找到相关内容549篇,用时26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医学的特色

    服务。但由于大乘禅所要求境界颇高,修习方法亦不详,故历来少有人真正修持运用。实际用来修持的大乘禅法反而很少,只有实相禅和念佛禅两种。实相禅包括《般若经》中的一行三昧、一相三昧,《楞伽经》中的观察义禅、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4766031.html
  • 佛家修行方法

    持法门很多,可大致分为三类,即:一、持名;二、观想;三、实相,修此三种法门,都可以生于净土。此中,实相念佛即是入第一义心,观佛法身实相,所得三昧,是真如三昧,亦名一行三昧。这一法门,本来属于禅宗,但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15966281.html
  • 拈花微笑——禅学起源

    无异,依此而修者,是最上乘禅,亦名如来清净禅,亦名一行三昧,亦名真如三昧。此是一切三昧根本,若能念念修习,自然得百千三昧。达摩门下,辗转相传者,是此禅也。   其中外道、凡夫、小乘三种禅,即《楞伽经》...法门”,以“一行三昧”为核心发挥达摩所传禅学,使达摩禅向自由任运、活泼生动的方向发展,大大促进了禅学中国化的进程,为慧能的南宗禅,即完全中国化的禅宗的创立奠定了基础...

    业露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2967195.html
  • 台密史略考

    中堂受菩萨大戒。他修持精进,“誓闭山门,不窥尘路。昼则弘传天台法门,夜则修炼一行三昧,限之以十二年”(同上)。但6年之后,因山众再三延请,他只得破例应请赴南都寺和天王寺等处,随缘说法,化导众生。天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3868251.html
  • 推动创造美国佛教文化(上)

    净土与法身”、“一行三昧”、“世世常行菩萨道”。萨巴仁波切的“空性与缘起”。陈纲居士的“我”、“你”。苟嘉陵居士的“原始佛教的理与事”、“佛法与爱情”、“四念处”、“平常心是道”。张鸿洋居士的“大乘...

    沈家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2168336.html
  • 新罗僧与唐佛教

    澄念法门,是弘忍所倡“一行三昧”的运用;其所说法的核心内容,为“无忆、无念、无妄”,称作“总持门”(总纲),以此配“三学”,则“无忆是戒,无念是定,莫妄是惠”。在此三句中,“无念”又是核心的核心。他譬喻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5468674.html
  • 杨维中:隋唐佛教心性论的四种范式及其比较研究

    之精髓“一行三昧”用“直心”释之,从而变“东山法门”之坐禅看心为随缘任用。   慧能之后,南宗禅大略而言有三系较重要些:一是荷泽神会系,史称荷泽宗;二是南岳怀让系,这一禅系至马祖道一时宗门大盛,史称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63769407.html
  • TSO-CHAN

    sanmei) 一行三昧." In a sense, the Fourth Patriarch is describing the two meanings of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english|buddha|buddhism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2272988.html
  • 晓云导师禅画中的儒佛(禅)思想

    working and cultivating   文殊一行三昧,当亦运水挑柴无非佛法,则非行非坐三昧,功果现成,有缘人不可不警而自策也。  禅是佛心(经教是佛语);佛心,悲智双运。真修内明禅行三昧,工夫到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2273436.html
  • 佛教心理学——“缘起模型”初探

    ,而可以是一种「非行非坐三昧」,例如,在禅门所着重的「一行三昧」当中[注25],禅观是一种「作用见性」的实现,着重于成就意义于世界之上,并随处当下无念无相无住[注26],直下透显佛性之终极意义与终极...   [注24] 同 [注23] 「大圆镜智性清净,平等性智心无病,妙观察智见非功,成所作智同圆镜。五八六七果因转,但用名言无实性,若今转处不留情,繁兴永处那伽定」。   [注25] 一行三昧,参见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174065.html